自然界中,植物与病原体的对抗从未停歇。在多年对抗战中,人们发现几丁聚糖就像一位 “免疫教练”,能诱导植物自身抗性。那今天,我们就来聊一聊它是怎么发挥作用的~
了解作物的免疫机制
基础免疫(PTI)
当植物受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(如几丁质、外壳蛋白等)刺激时,细胞膜上的模式识别受体(PRRs)能够直接或间接识别这些病原分子模式,触发产生活性氧(ROS)、激活蛋白激酶(如MAPK)、诱导防御基因表达等防御反应,限制病原体扩散繁殖。
效应因子触发的免疫(ETI)
当病原体成功进入植物细胞并释放效应因子时,植物细胞内的抗病基因(R基因)编码的蛋白能够直接或间接识别这些效应因子,并触发更强烈的免疫反应。
几丁聚糖的作用机理
作物免疫系统的“模拟演练”
太抗®几丁聚糖为微生物发酵产物,其包含多种与病原体质相同的代谢产物,因此可以用它来下达对病原体的“通缉令”。当作物细胞膜上的模式识别受体(PRRs)精准识别几丁后,就像把病原体的“特征画像”录入植物免疫数据库,从而成功激活植物的第一道防线(PTI),将病原体阻挡在细胞膜外。
简单来说,使用太抗®几丁聚糖相当于让作物提前进行“免疫演习”,当真正的病原体来袭时,植物早已通过“通缉令”熟记其特征,能更快、更强地调动防御体系将其拒之门外,从而实现发病晚、发病轻的防控效果。
第一道防线的激活虽能阻挡多数病原体,但它们也会“见招拆招”,通过分泌效应蛋白作为伪装工具,干扰植物的免疫识别或信号传导,入侵作物细胞。
减少作物自身损失
当病原体突破第一道防线后,作物的第二道防线(ETI)就会启动“自杀式防御”策略——超敏反应(过敏性坏死),也就是通过局部细胞坏死来阻止病原扩散(类似于防火隔离带)。但这种免疫方式的代价是出现肉眼可见的叶片穿孔、果实斑驳等损伤,商品性严重下降。
使用太抗®几丁聚糖后,一方面激活第一道防线降低病原基数。另一方面,通过调控MAPK信号通路,既保留免疫输出强度,又避免过度细胞坏死,达成ETI抑制病原体的“黄金平衡”,从而减少过敏性坏死,保障作物的商品性及产量。
太抗®几丁聚糖,我国唯一临时登记为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双效生物农药;第一个正式登记为植物诱抗剂的生物农药。采用新型植物诱导免疫技术,诱导植物产生多种免疫酶和促生长因子,是一个抗病、增产、提质的全能型生物诱抗剂。
与传统多糖的优势对比
病毒病综合防控
防治辣椒条斑病毒病
用药前 用药三次后正常开花
防治茄子紫花病毒病
用药前,紫花茄子内部褐变 用药后果实正常生长
防治黄瓜病毒病
用药前 病毒病严重 用药后植株恢复正常
END
特普生物致力于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解决方案,从源头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,始终秉持“植物健康我健康”的使命,推动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。欢迎致电全国技术服务热线400-836-1866垂询!
更多资讯请关注服务号“特普生物农业”